“黄河——王克举”植入当代文化记忆
“黄河——王克举”艺术展开幕式嘉宾合影
2021年12月19日下午15:30,“黄河——王克举”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启幕,总策划张晓凌、学术主持潘鲁生、研讨会主持尚辉。此次展览由方圆美术馆出品,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指导单位,山东美术馆、方圆美术馆承办,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山东画报出版社、北京东西方圆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协办。本次展览展出了艺术家王克举先生《黄河》系列油画、素描、装置、视频图片及文献等作品约200件。这些作品,将在以黄河为主题的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新成果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艺术家王克举《黄河》油画长卷从构思到创作完成历经10年。《黄河》油画长卷构想起始于2009年山西䃆口;开笔於2016年6月山西晋中,2017年秋冬全面筹备;2018年5月从壶口开始写生;2018年7-8月赴青海黄河源;2018年10月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至2019年9月完成。艺术家王克举驾车行驶行走八省四万多公里的华夏大地,实施写生创作历时四个年头,完成了《黄河》的独立创作。可谓关于“黄河”主题的史诗性鸿篇巨制。当代观者可以游走的方式畅游其间,如同宋人观看《千里江山图》长卷,却有着迥异的时空观念。
山东美术馆馆长杨晓刚担任开幕式主持
开幕式主持山东美术馆馆长杨晓刚在开幕仪式上讲道:“‘黄河——王克举’画展是山东美术馆今年推动的重要展览,展出了王克举先生精心创作的近200件精心之作,作品包括油画、素描、装置、影像等以黄河为主题的创作作品,为推动山东省美术繁荣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元旦、春节期间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一场难得的视觉盛宴和文化大餐。”
展览总策划、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致辞
展览总策划、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致辞讲道:“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一个巨作,需要力作的时代。我们对巨作、力作的呼唤已经40年了,克举的《黄河》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力作和巨作。我觉得五个希望里面包含着对文化建构的希冀,希望我们这个时代出大事、出巨匠。我相信在王克举的身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个希望,《黄河》就是个证明,我认为《黄河》不仅仅是要载入中国艺术史,更重要的是要植入我们当代的文化的记忆,我相信这一点。”
展览研讨会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尚辉致辞
展览研讨会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尚辉致辞中谈到:“我知道今天在山东美术馆举办王克举先生的黄河展览,对王克举先生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王克举先生创作《黄河》作品不只这四年,他当然是山东人,山东人对黄河的情结是从小就埋下的。我觉得王克举先生的一生的创作都和黄土地有关,都和表现黄河流域这样一种母亲河的一种精神情感有关。所以我觉得今天王克举先生以他的《黄河》向家乡人民汇报他这么多年有关艺术的思考,有关对这条河的一种挚爱的情感。”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廷琦致辞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廷琦致辞中谈到:“相信通过欣赏姿态万千的黄河行上,品位美轮美奂的黄河景观,感受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感悟催人奋进的黄河精神,在审美期盼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毕定能够更好地激发人们对黄河的敬重和热爱,以艺术的方式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览承办方,黄河项目独家支持,方圆美术馆馆长贾新伟致辞
展览承办方,黄河项目独家支持,方圆美术馆馆长贾新伟致辞中谈到:“正是伴随着王克举老师的大理想,才让我有机会去接近母亲河,见证《黄河》长卷的这一伟大作品的诞生,特别坚信他一定会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的都是美好的画面,创作背后各种艰难、各种忧心,现在都已化成美好的回忆。回望《黄河》作品能顺利完成也是天意,或许母亲河也感动于艺术家对这片土地执着又深沉的爱。”
艺术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克举致答谢辞
艺术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克举致答谢辞时说:“山东是我的故乡,也是黄河最后流经的地方,大海是黄河的归宿,济南则是我艺术生涯的起点。今天《黄河》长卷呈现在山东美术馆,是我向家乡的师长亲人们的一次汇报,感激哺育我的山东大地,滋养了我质朴刚健的艺术旨趣;感谢教育我的师长前辈,引领我走上艺术之路,今天《黄河》长卷在山东美术馆展出,这是我许久的愿望。我向黄河鞠躬,也向养育我的山东大地鞠躬!今天我特别感慨和自豪!期待《黄河》长卷在家乡的展出,能够助力黄河精神的发扬光大!”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现场
黄河之黄在于厚土滋养
我第一次观王克举先生的《黄河》之作,为之震撼,当即写下:由天而降,浩浩乎奔腾急,经雪山过高原,黄河之黄在于厚土滋养。流入平川,泽被绿洲,汇入大海……
其作品虽为巨幅长卷,然一挥而就之气与黄河一泻千里之势,形成一股精神与艺术、艺术与自然的气场。这是融汇叙事与抒情而写就的诗篇。
难得的是,这巨制是经过四年的时间,行程超过4万里,跨越8个省、自治区,沿着黄河的重要文化与自然景观而写生的。这些景观恰如一个个坐标点,它是黄河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历史的里程碑,是我们的先民由远古走来的足迹,它跳动着民族生命的心律。
更难得的是,克举先生的写生,非拘泥于客观物象的形,它对景生意,以意贯通,气韵生动。继而,我写道:“克举、克举,丹青慧眼,举手成妙。大千万象,苍茫处,皆为几何抽象。”
《大河·红山》160x200cm 2021
在此,我赞美的是克举将客观自然化为艺术的形式。这种转化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根本,因为缘于生活,缘于真切的感受,缘于情感而生成的形式是富于生命力的,其呈现出的原创性,是艺术的创造与创新。当然,这种形式的生成,是以艺术家深厚的功底和修养为前提,是长期积累在瞬间所迸发的灵感。故而,我又写道:“在色光融融的模糊虚境,王希孟与莫奈对语,青绿化为印象;张旭与波洛克相遇,浑融心中之象。万般点划,屡屡线韵,感应造化之变,顿生新象。仰观俯察,散点宏构,齐天巍峨,中华岱岳。”
显而易见,我是在剖析克举先生从青绿的中国传统到印象派外光对他色彩表现的影响;剖析中国书法线韵与西方现当代表现性艺术对他意象性油画的影响。我们常将“中西合璧”挂在嘴上,成了概念名词。而真的合璧,则是在艺术家内心对话交融,形成意象,流于笔端。克举的作品便是佐证。
黄河野麻石门开 120x160cm 2021
克举先生长期以来重写生、重感受、重心灵之意投射于大千意象。他的艺术与“写”、与“生”休戚相关。在数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伴随着创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成熟,唤起了王克举内心深处对滋养着齐鲁大地的黄河的关注,产生了描绘黄河从发源到入海整体形态的宏大构想。作为孜孜不倦的创作者,无论是巍巍太行,还是黄淮海平原的庄稼地,他的足迹早就遍及黄河中下游两岸,但描绘黄河要深入至黄河上游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腹地,对他而言就不仅仅是身体和精神上的考验,还有整个作画布局、后勤保障方面的重重考验。直至2016年,在经过周密计划和筹备后,让王克举魂牵梦绕《黄河》创作拉开了帷幕。如今高2米、长161.6米的油画长卷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
错鄂龙羊峡 160x240cm 2020
黄河养育了华夏民族,哺育了中华文明,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像一条金色的巨龙,蜿蜒游动于神州大地上。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画家、音乐家,对她历经沧桑,自强不息,奔流到海不复归的精神予以诗化。这些经典之作,成为中华悠久历史的象征,化作中华儿女抗击外来侵略的巨大力量,见证中国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图卷。
王克举的《黄河》长卷,则是在新时代对这一经典绘画主题的新表现,其宏大性在于他试图以描绘黄河的全貌,表现一条更趋于自然性的黄河,一条更趋于本真形态的黄河。王克举就像在为黄河母亲描绘一件肖像画。在他的心中、眼中、画面中,黄河既有旖旎之秀美,也有磅礴之壮美。他是用一颗赤子之心和朴素的情感在感受着这条母亲河的生生不息。我不禁写道:“阴山意象,岩画传神,炳灵高耸,佛身入云。犍陀罗慈悲尽在微笑,瞬间即永恒。壶口浩荡,祥云冲霄,此华夏文明之兆。”
《黄河》长卷之黄河源-星宿海
王克举着力描绘着黄河两岸的生态之美,从雪域高原到戈壁沙漠,从黄土地的沟壑到渤海之滨的庄稼和湿地,他都用了不同的色调和笔法进行了细腻的区分。在某种意义上而言,王克举的《黄河》长卷准确再现了黄河全流域不同的地理地貌和水文特征。这种差异性不仅仅是为了展现出绘画语言和形式的丰富性,更是艺术家对这片大地每一个印记的尊重以及其内在的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使然。王克举描绘的《黄河》具有很强的可辨识性,画面中有著名的古代文化遗迹,亦直接标注了写生地点,俨然一张文化的版图。
《黄河》长卷之贵德丹霞
面对黄河的浩瀚壮阔之气,王克举的内心受到极大震撼。为了更充分展现出黄河水川流不息之势,他尽可能站在黄河拐弯处对岸的高地采用俯视性构图,以期让观者的目光跟随着百折不回的黄河水,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风采。可以想象,王克举在四年的时间里不断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论寒冬还是酷暑,他置身的每一个可视点,遥想历史的每一个瞬间,仰天追问,时间的流逝尽在沧海桑田。在时空的交汇处,面对流水,不禁与古人通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黄河》长卷之丹霞地质公园
黄河!黄河!这是支撑克举创作的心灵的呼唤!
为母亲画像是多么幸福!克举要画出母亲河数千年的辉煌和苦难,要画出母亲河“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现代精神气概,更要召唤出母亲河浩荡华夏之魂。在《黄河》长卷中,两岸洋溢着春的初绿、夏的滴翠、秋的金黄、冬的积白,这片古老而弥新的土地生机盎然,昭示着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令人感佩的是,王克举及其亲属将此巨幅油画长卷无偿捐赠给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这件作品,将在以黄河为主题的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新成果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展览,也将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引领下,为人民抒写,为时代放歌。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2020年10月
黄河羊曲尽峡谷 2020年 油画画布200.4×161.1cm
黄河长卷创作自述
山东是我的故乡,也是黄河最后流经的地方,大海是黄河的归宿,济南是我艺术学习成长和起飞的地方。今天,《黄河》画卷呈现在山东美术馆是我向家乡的师长亲人们的一次汇报,感激哺育我的山东大地,滋养了我质朴刚健的艺术旨趣;感谢教育我的师长前辈,引领我走上艺术之路,今天,黄河长卷在山东美术馆展出也圆了我的梦想,我向黄河鞠躬也向养育我的山东大地鞠躬!今天我特别感慨和自豪!黄河长卷能够在家乡展出会使黄河精神有更加广泛的传播,这是我期盼已久的愿望!
画黄河是我十年的梦想,历时四年的现场创作,行程四万公里身临其境与深度对话,让我更多的了解黄河的历史、黄河的文化,让我深切体悟了华夏文明,让我为生长在这片土地上而倍感自豪!
《黄河》长卷之阿尼玛卿雪山
现在回想起来,如何画黄河本身的难度对我来说并不是最大的,因为毕竟对景写生创作、画大幅创作已有20年的经验,好像前20年的探索、积累都是为了画黄河在做准备,所以在技术上或者是在艺术处理上都不是最大的困难,最大的难度是我如何能靠近黄河。黄河在哪里?黄河魂在何处?
我从黄河的源头画到入海口,愈发觉得黄河的伟大与不朽。虽然我画得是一条自然的黄河,但在我的内心里,她始终是汹涌澎湃的,我要把整条黄河画得波澜壮阔、气势磅礴。
从黄河发源地一路画到家乡山东段的时候,广袤的大平原,黄河已经没有了大江大河的波澜壮阔,因此在画那些庄稼的时候,我也想让它们像黄河水一样,呈现汹涌澎湃的状态。
《黄河》长卷之炳灵寺
黄河从上游到中游,河道基本上是被镶嵌在峡谷之间,中上游除壶口外,黄河基本没有河水奔腾的展现,小浪底是我后期有意增加的一段,放大了翻滚汹涌的河水,用以增加汹涌澎湃的气势。
壶口是我画黄河的开端,为的是给整条黄河的创作定下一个气势磅礴波涛汹涌的基调。小浪底是整幅作品的收笔之作,画到这里的时候,我异常地兴奋,画得特别快,也特别爽!笔法来自于我被小浪底放水冲沙时的那种气势的震撼后的抒发,当然画的时候也需要同样的激情,这种激烈的感觉非常贴切地表达了当时激越的心情。
《黄河》长卷之石嘴山
我隐隐地感觉到是一种“黄河精神”指引着我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从开始画到最后。面对黄河的博大雄浑,心中暗生敬仰和敬畏,虽然她给我的主要印象是苍茫苍凉、多灾多难,但她是母亲河,孕育了华夏这个民族,民间有句俗语:“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黄河永远是养育华夏子孙的母亲河,黄河奔腾不息俯瞰着中华民族的跌宕起伏,在风雨飘摇中一往无前,是黄河造就了华夏民族倔强的性格。我打心底里崇敬她!
我在画黄河的时候,内心里有一种去朝圣的感觉,我的朝圣,就是从黄河源头到入海口,用画笔一笔笔地将心中的黄河镌刻在画布上,每一笔都满怀崇敬,就像藏民匍匐在朝圣的路上,我用画笔和色彩把黄河丈量出来。
《黄河》长卷之乌梁素海
2019年秋天,我将《黄河》长卷展现在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处,我想给自己看给同道看,给朋友们看,更重要的是要给黄河看,给黄河母亲汇报。我在那里给黄河母亲鞠躬,感谢黄河营造了华夏这片土地,这个民族。感恩她的召唤,唤醒了我画黄河的灵感和勇气!做完这个仪式,我才觉得自己对黄河、对自己,都有了一个完整的交代,就像是黄河从巴颜喀拉山脉一路奔腾向东,大海是她的归宿,她在这里归于平静与永恒。我也让自己能够平缓下来!
《黄河》长卷之乾坤湾
黄河这个主题,我在画之前就意识到她的重要意义。我觉得这件作品不应属于哪个人,她属于这个民族的,属于这个国家的。由此我将这161.6米的黄河油画长卷无偿的捐献给中国美术馆,我心里觉得特别感慨和自豪!能够进身国家最高美术殿堂,《黄河》长卷作品有了自己的位置,这也着实圆了我的梦想。在此我首先要感谢方圆美术馆自始至终对黄河长卷创作以及展示所给予的全方位的资助,同时也感激方圆美术馆贾新伟馆长不计个人利益,坚定地支持我捐赠黄河长卷的愿望。感谢山东美术馆以及方圆美术馆的工作团队积极热情周密地安派和付出,才使得黄河长卷在此得以顺利展出,同时也由衷地感谢中国美术馆的顶力支持!谢谢!
王克举 2021年12月